拼音:Gong
郡望:武陵郡
名人:龔鼎孽,龔自珍
勝跡:缺
文獻:仁和龔氏家譜
歷史:龔是大陸的第九十九大姓,臺灣的第八十七大姓。遠祖始于上古時期,共工為黃帝時治水之官,共工的后代就姓“洪”(“共”加上“水”)。他有一個兒子名叫句龍,句龍的后代就以句龍中的“龍”字與姓氏中的“共”字合而為一,組成“龔”字,作為自己的姓氏。另外一支龔姓的來源是,西周時期,宗室中有名“和”的王族被封在“共”地(今河南輝縣)。后來子孫就以國名“共”為姓,后來又演變成龔姓。第三支龔姓的來源是春秋時期晉國國君晉獻公后代。晉獻公的寵姬酈姬為了自己的兒子奚齊能當國君,誣陷太子申生謀反,逼他自殺。晉獻公死后,奚齊即位為晉莊公,他知道申生冤枉,就謚他為“共”,后來申生的后代就以“共”為姓,又逐漸演變成龔姓。此外,四川一帶有少數民族巴族,族人中也有姓“龔”的。另外,宋朝時,福建泉州人翁乾度分別給他的六個兒子六個不同姓,其中第五子得龔姓,因此他的后人都改姓龔。龔姓郡望武陵,稱武陵望,而由翁姓而來的龔姓,則稱“六桂堂”,它指的就是當初一氏分六姓的事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出自黃帝之臣共工氏的后裔。共工氏(炎帝的后代)在黃帝時為水官,因治水有功,被奉為社神。其后有一支開始以單字"共"為整個家族的姓氏。
出自古共國之后。共,亦作恭,為商代諸侯國。因侵犯周而受文王姬昌的討伐。共國滅亡后,其子孫以國為氏。就是共氏。
出自姬姓,為共伯和之后。西周后期,有一個王室貴族叫姬和,被封于共,為伯爵,稱為共伯和。當時,周厲王在"國人暴動"中被趕出國都,然后諸侯便推舉他代行天子的權利,史稱"共和行政",這也是中國歷史有確切紀年的開始。共國在春秋時被滅后,其子孫以國名為姓氏,稱共氏。
也出自姬姓,為晉獻公的后裔。春秋時,晉獻公(晉國為姬姓諸侯國)的兒子奚齊即位以后,給其兄申生(在被人誣陷后,以自殺表示對父王忠心的前太子)加謚號為"恭君"。因古代"恭"即"共",申生的后代以謚號為姓氏,也稱共氏。
仍出自姬姓,為春秋時鄭武公的兒子共叔段的后代。春秋時,鄭武公的大兒子鄭莊公繼承了帝位,后來鄭武公的小兒子叔段企圖奪取政權,被鄭莊公打敗后,逃到共,當時在鄭國境外,稱為共叔段,其后代,或以"段"為氏,或以"共叔"為氏,也有以"共"為氏的, 稱共氏。
五代十國時,后晉皇帝叫石敬瑭,為避名諱,"敬"氏改為同義的"恭"氏,后又改為"龔"氏。
出自姬姓,為翁氏所分。周昭王的支庶子孫受封于翁山,后以邑為氏,稱"翁"氏。宋初有翁乾度有6子,分姓洪、江、翁、方、龔、汪六姓,其中第五子分姓龔,其子孫也姓龔。
共氏后來為了避仇,便分別改了自己的姓氏,有的在"共"旁加了三點水,變成了洪氏;有的在共字上面加了一個龍字,就成了龔氏。
聚集地:
遷徙分布
龔氏源頭較多,支脈亦繁,早期主要繁衍于華北的山東、河南、山西、河北及遼寧等省境。漢后,則以我國南方的江蘇、四川、湖南、湖北、安徽、江西等省為主要的繁衍地帶。魏晉南北朝時,已成為湖南、湖北一帶望族。至唐宋,龔姓便大舉繁衍稱盛于我國江南廣大地區,主要繁衍于今江蘇、福建、浙江、廣東等省。福建、廣東的龔姓宗族大多以南宋龔茂良為其始祖。龔茂良的4世孫龔莊有四子:長子龔英居荊山,其后代有的又遷居安海;次子龔沼居晉江沙堤,其后有的又遷居安溪;三子龔徒居福州城內梅枝里。而且宋初,又有翁氏改姓龔姓的,使得龔姓在福建的分居再度增多。明代以后,龔氏有的又移居至今上海、廣西等地。從清乾隆年間開始,閩、粵龔氏陸續有人移居臺灣,有的又進而遷往新加坡等國家。
龔氏,是臺灣一個較有名氣。在名次上,排為第八十六。據史料考證,與福建一海相隔和臺灣,早在清代的乾隆年間(公元1736年后),便已經有龔氏的先人來到臺灣開基。到了嘉慶年間(公元1796年后),還有一位叫龔便的泉州人,與王英、李鏡等人入墾臺北縣石碇鄉的水底村,奠立龔氏在臺灣的基業,延續至今,使臺灣有了許多姓龔的人家。臺灣的龔氏,多在南部的嘉義和屏東兩地。
堂號
"中隱堂":宋朝時候龔宗元任句容縣令。他在破案、挖掘藏犯、追捕逃犯上,像神仙一樣。有一次,為政酷苛的楊弘(隋文帝的弟弟)奉旨到各地視察。但當他到句容邊境時,卻對人說:"這里已被龔先生治理得很好啦。我再去,不是徒找麻煩打擾他嗎?"于是沒入境就到別處去了。龔宗元官至都員外郎。退休后建了一座"中隱堂"。朝野上下都贊他是"耆德"(年高有德)。
歷史名人:
龔 遂:是見于史籍記載的第一位龔姓名人。西漢時任渤海太守,敢于諫諍。渤海臨郡饑荒時,曾開倉借糧。后世把他和黃霸作為封建"循吏"代表,稱為"龔黃"。
龔自珍:龔姓歷史上最杰出的人物。清代著名的思想家、文學家。博覽群書,通曉經學、文字學、歷史、地理等各方面學識。為今文經學派的重要人物。道光年間舉為進士,官至禮部主事。當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時,他曾預見英國可能侵犯,建議加強戰備。其詩、文有較高成就。
龔 賢:清代著名畫家。工山水,兼工詩文、書法。其畫濃郁蒼潤,行草雄奇奔放。為"金陵八家"之一。
龔 勝:西漢末年時以好學明經與崇高名節而見稱。漢哀帝時,曾三舉孝廉,后因王莽篡權而歸隱鄉里。王莽數次遣使找他,要拜他為上卿,而他卻在"吾受漢厚恩,豈以一身事二姓哉"的感嘆聲中,絕食而死。
龔琴徵:著名女畫家,以工畫蛺蝶著稱。
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,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,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,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,您現在查詢的是龔姓來源,龔姓起源,龔氏的由來。
喜蜜滋算命小貼示:龔姓的來源在線查詢服務僅供參考,相關內容來自中華傳統民俗的一些測算方法,並非科學研究成果,按此操作後果自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