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Kui
郡望:余杭郡
名人:隗林,隗囂,隗禧
勝跡:缺
文獻:隗氏宗譜
歷史:隗姓在大陸和臺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。上古湯王建立了商朝,封夏王族的后代到隗邑做首領。后來他們建立了大隗國(在今湖北省境內)。大隗國的國君稱為大隗氏。大隗國的公族后代就以國名為姓,稱為隗姓,是今天隗姓的又一來源。關于隗姓的起源還有一種說法可以追溯到周朝時,中原北部有少數民族赤狄人,他們中大多姓隗。春秋時期,赤狄人開始與漢人通婚。后來赤狄人為晉國所滅,淪為晉國臣民的赤狄人保留了隗姓,而隗姓也逐漸演變成了漢姓。在古代,隗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西河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堂號
"江石堂":三國時有個叫隗相的,對母親非常孝順。他的母親不愿吃江邊的水,嫌臟,必須得是江心的水才喝。于是,隗相就每次撐小船到江心汲水,但江流太急,小船又沒有依靠,每次汲水都很困難。可是有一天,江心中突然生出一塊大石,隗相的小船依到石邊
,再不愁水急浪大了。人們都說是隗相的孝心感動了上天,所以稱"江石堂"。
聚集地:
1、出自夏朝帝王后代。湯滅夏桀后,建立商朝,封夏朝王族的后代到隗作首領,并讓他們建立了大隗國,其國君稱大隗。大隗國一直延續到春秋時期,是楚國的同姓國公元前634年,被楚所滅。其后子孫以原國名為姓,稱隗姓。
2、據《左傳》記載,春秋時,狄人討伐廧咎如時,俘獲了他的兩個女兒淑隗和季隗。她們的后代以隗為氏,稱隗氏。
3、周代中原北部的游牧民族赤狄人姓隗。春秋時,赤狄人活動于晉、衛、魯、邢一帶,開始同華夏族通婚。公元前六世紀末,晉國大舉進攻赤狄諸部落,赤狄人大多淪為晉國臣民,逐漸融合于晉人。赤狄后裔沿用隗姓,后來成為漢姓。
歷史名人:
隗 囂:東漢西州名將。王莽末期,據隴西起兵,初附劉玄,任御史大夫;旋歸光武,封西州上將軍。
隗 禧:三國時魏國郎中。他少年時勤奮好學,以砍柴為業,每日擔負經書去砍柴,在閑暇時間閱讀,遂成為飽學之士。后被拜為郎中。他既明經,又通星象,為當時學林所仰,撰有《諸經解》數十萬言。
隗 炤:晉代術士。他精通周易。臨終時他對妻子說:"五年之后的春天,有一個姓龔的人會來,他欠我錢。"到了五年后的春天,果然有一個姓龔的人到來,占卜后說:"我不欠你錢,你的丈夫自己有錢,他知道你會漸漸貧困,所以把錢藏起來以便日后供你使用。一
共有五百斤金子,放在青色的缸里,在屋子的東面,離墻壁一丈,地下九尺處。"隗炤的妻子依言挖掘,果然得到了金子。
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,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,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,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,您現在查詢的是隗姓來源,隗姓起源,隗氏的由來。
喜蜜滋算命小貼示:隗姓的來源在線查詢服務僅供參考,相關內容來自中華傳統民俗的一些測算方法,並非科學研究成果,按此操作後果自負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