拼音:Zhuang
郡望:天水郡
名人:莊周,莊在與,莊長恭,莊則棟
勝跡:缺
文獻:江陰莊氏宗譜
歷史:莊姓在大陸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,在臺灣位列百家姓第二十四位。莊姓出自羋姓。春秋時候,楚國有位國君叫羋旅,他死后謚號為“莊”,歷史上稱為楚莊公。他的后代中有的以他的謚號為姓氏,稱為莊氏,世代相傳,就形成了今天的莊姓。春秋時候還形成了另外一支莊姓。宋國國君宋戴公又叫武莊,他的后代中有的人取莊字為姓氏,形成了另一支莊姓。
補充資料:
姓氏起源:
出自羋姓,是春秋時期楚國王族之后,楚國君王羋旅去世后,謚號為"莊",即歷史上德楚莊王。楚莊王德支庶子孫,以祖上謚號為姓,成為莊氏。
出自子姓,是春秋時宋國國君宋戴公名武莊,其后人即以其字為姓,成為莊姓一支。莊姓形成以后,曾于漢代出現過一次易姓。漢明帝名劉莊,諱莊字。莊姓在漢明帝以后改為嚴姓。魏晉南北朝時,有的嚴姓復祖姓仍為莊,故歷史上有"莊嚴一家"之說。
莊姓望出天水(今甘肅通渭縣西南)。
聚集地:
遷徙分布
莊姓,是中國南方的一個名門著姓。從清代康熙年間,開始陸續遷往臺灣,經過近三百年的繁衍復生,使莊氏成為臺灣的第二十三個大姓。臺灣的莊姓,來自大陸的閩、粵。閩、粵的莊姓來自北方。莊氏從福建、廣東遷臺,則是始于清代的康熙年間。莊姓渡海西來,入墾于現今的臺灣彰化縣竹塘鄉;至雍正年間,又有泉州的莊姓遷居今臺灣屏東縣東港鎮,并建造了現今屏東縣新園鄉媽祖宮;雍乾年間、嘉慶年間、道光年間,均有閩、粵的莊姓遷至臺灣花蓮縣、臺北縣等地開墾定居。彰化、屏東、臺北等縣擴至臺灣各地。
堂號
"南華堂":戰國莊周,著《南華經》。與老子同為道家之祖,世稱"老莊"。
"武強堂":漢代莊不識(《漢書》作莊不職,茲從《史記》),封武強侯。
歷史名人:
莊周(約前369--前280):戰國時期思想家,宋國蒙(今安徽蒙城,一說今河南商丘東北)人。做過漆園(在今渦河北岸)吏。楚莊王聞其名,用厚幣相聘,許以為相。他表示寧為"孤豚",不作"犧牛",甘愿逍遙物外。著書十萬余言,號《莊子》。漢志列于道家,與老子并稱為道家之祖。唐天寶初,詔號為《南華真經》。
莊起元:明代萬歷年間進士,其子清代乾隆進士培因,具有文名。陽湖人。
莊有可:清代諸生,亦名獻可,字大久,武進人。博通經史,自言讀史二千余遍。有《春秋注解》等。
每個中國人都有自己的姓氏,同一個祖先繁衍的後代稱為宗族,姓氏與人名一起構成了一個人的姓名,姓氏是表示一個人的家族血緣關係的標誌和符號,您現在查詢的是莊姓來源,莊姓起源,莊氏的由來。
喜蜜滋算命小貼示:莊姓的來源在線查詢服務僅供參考,相關內容來自中華傳統民俗的一些測算方法,並非科學研究成果,按此操作後果自負!